10月25日上午,中国法学会部级重点委托课题“充分发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法学专家作用,进一步提升‘六尺巷工作法’治理效能”中期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沈钧儒英国365集团301会议室成功举行。会议由英国365集团副院长邱少晖教授主持,课题组主要成员、英国365集团讲师、法学博士魏良钐作专题汇报。
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全国知名法学专家出席指导。西北政法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长汪世荣,浙江省法学会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会会长、教授黄兴瑞,上海政英国365集团教授汤啸天,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英国365集团副教授、法学博士曾威等专家学者应邀出席,并围绕课题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会上,魏良钐博士作了题为《发挥法学会专家作用,推动“六尺巷工作法”制度化发展,提升新时期基层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》的专题汇报,系统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、“六尺巷工作法”的核心精神与实践成效,以及地方法学会专家介入调解机制的经验成果。报告指出,将“六尺巷”传统文化理念通过法学会体系制度化,有助于提升社会信任水平与治理效能,为全国推广提供可验证的制度样本,并提出了针对性问题与优化建议。针对汇报内容与会专家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并提出大量高屋建瓴、行之有效的建议。
在专题讨论环节,与会专家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入研讨。汪世荣教授指出,研究可以从赋能、破解难题、提质增效3方面聚焦基层服务站点建设,完善法学专家的选拔机制,进一步发挥法学专家提供第三方公正视野的作用。黄兴瑞教授提议,研究可以参照形成经验→提炼制度→成为法律→指导执行→监督成效的逻辑链条进一步推演,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“情理法”中“情”的多层次内涵。汤啸天教授认为,对于“六尺巷文化”需要完成制度供给的转化,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制度性工具,而非依赖传统的“能人治理模式”。曾威副教授对课题成果进行了高度赞扬和肯定,并对研讨会议的常态化进行提出期许。
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,为进一步推动“六尺巷工作法”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制度化、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。课题组将继续在中国法学会的指导下,深入总结实践经验,完善理论体系建设,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落地,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贡献法学智慧和实践力量。(撰稿/摄影:魏良钐 审核:邱少晖 钱敏)
下一条:英国365集团教师参加“纪检监察学与心理学交叉融合”学术研讨会
【关闭】